 
					兒童營後緊接著展開探索營,角色與情境的快速轉換,志工們從山川間探索到了什麼?讓我們一起看看永永的心得分享吧.
 
凌華青年探索營:永馨(永永)的心得
 
【在山川之間,聆聽內心的聲音】
隨著夏令營落幕,旅途的篇章悄然翻頁。稚嫩的身影已然退場,我們在道別後紛飛,往各自的道路邁進,留下的是志工與凌華夥伴們並肩同行的剪影,在山川之間續寫另一段旅程。
 
離開喧囂的城市,我們一路驅車前往神祕的川西高原。祂靜靜地矗立在那,無聲地等待來自遠方的旅人。可笑的是,從前的我並不嚮往山,只愛大海。我害怕山的高聳壯麗;害怕祂的巍峨挺拔;更害怕祂會在雲霧繚繞之際,悄然掩去行人的蹤影,無聲地將人們帶往未知之境。
 
人總是這樣,害怕著未知又擔憂著未來,想像無數可能的風險,讓恐懼佔據了心靈。然而,當我親自踏上川西高原俯瞰花花世界、眺望前方無盡的草原時,心中卻意外地平靜;即便是在海拔四千七百公尺的五色海,我也不曾感到一絲畏懼。
 
稻城亞丁那天,天公不作美,好似想將這片瑰麗土地珍藏其中,不讓外人侵門踏戶。風雨交加、氣溫驟降,冰冷的雨無情地敲打著身軀,山脊的風颼颼地呼嘯而過,輕刮著毛孔,刺激著感官。隨著海拔高度上升,身體逐漸無法負荷龐大的耗氧量,只能靠著小小的氧氣瓶努力呼吸每一口空氣。惡劣的外在環境與乏力的生理機能,無一不在考驗著我的登頂之心。隨著陡峭樓梯而落下的沈重步伐,腦袋不斷嗡嗡作響:「我撐不住了」、「現在是不是應該放棄?」、「放棄是不是會錯過終點的良辰美景?」──無數個負面想法不爭氣地浮現,打攪著我混亂的思緒。好在有夥伴們的互相打氣,以及意志力的堅持,鼓勵著我重新踏上通往頂峰的路途;每一次呼吸、每一次跨步,都聽見來自身體最深處的吶喊,促使著我前行。
 
再次邁出的步伐,不僅是天使與惡魔交戰後的勝利果實,也是離終點更近的一道綠色訊號,更是一段革命情誼的見證。沿著泥濘的階梯而上,汗水與雨水交織在臉龐,終於,我看見那片屬於頂峰的壯闊,它悄然無聲的乍現在我眼前,世界也在瞬間歸於平靜。那一刻,我明白,登頂的意義,不在於征服山巔,而是與同伴們一起走過的那段艱辛卻又燦爛的旅程。
 
「眼睛在天堂,身體在地獄」,是人們對於稻城亞丁金剛線的評價,也是最貼切的寫照。短短一句話訴說著前人對它的又愛又恨──愛的是它獨有的魅力,恨的是親眼見證美麗前的艱辛路途。那天,我對山的敬畏油然而生,也對生命的堅韌感到驕傲。祂讓我知道,恐懼不過是未知的幻影,只需抱持著敬畏之心、備足行囊與智慧,人類便能在這片浩瀚天地間,與大自然和諧共生,共創未來。
 
當我站在遼闊無際的山脊,俯瞰千山萬壑的幽深溝谷,心中感慨萬千──萬籟俱寂的山川,使我能在獨處時聽見內心的聲音。矗立於山巔的我,宛如古代的君王,以俯身之姿鳥瞰宇宙眾生,不禁令我反思生命的軌跡與存在的意義。風鳴低語於耳畔,蟲鳴鳥叫於四周,每一次呼吸,都像在與山對話;每一陣風,都輕輕拂落在心尖。在這片高山的懷抱中,我學會於寧靜中傾聽自我,每一次風的低語、每一聲鳥鳴,無一不在提醒我拾回最真實的自己。
 
山的遼闊與寂靜,彷彿能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消退。川西行的成員由志工與凌華夥伴們組成,彼此年齡差距甚大,猶如北極與南極,若無特別的機緣,恐怕難以相逢。然而在這無際而包容的大山面前,一切世俗的偏見從未出現,只剩下單純的相遇與心靈的契合。每一次休息停靠,是歡樂的交談聲飄散於空中;每一次充飢時刻,是美味的咀嚼聲與分享的喜悅交織成動人的旋律。山風輕拂,日光灑落,這段跨越年齡與人生經驗的故事在不知不覺中編織而成,讓旅途不僅是風景的欣賞,更是心靈的靠近與共鳴。大山的包容,使人們之間的距離不復存在,也使每一份笑聲化作溫暖的力量,伴隨著我們一同前進。
 
山就是這樣,永遠靜謐又不張揚地屹立著,彷彿一位沉穩而古老的智者,自古以來便在此守候,用祂那寬厚的胸懷包容萬物,沉默卻不冷漠。就算世界遺忘了自己,大山依然會記得──那樣的溫柔而包容。
 
謝謝這次的川西行,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。不論是絢麗到令人窒息而無法忘卻的美景──蜿蜒繚繞的318公路、遼闊無際的川西高原、巍峨又壯麗的稻城亞丁,抑或是在旅途中認識的人們──宛如章魚的司機大哥、飽讀詩書的嚮導小雅,以及與凌華夥伴們相處的珍貴回憶,我都會永遠記得,直到忘卻之前。